时间:2022-05-31 09:36:00 字体设置:
道情戏也称“陇剧”,它的母体是环县道情皮影戏。环县道情皮影据传产生于宋代,清末民初盛行。上世纪50年代,民间戏班在县内和周边地区频繁演出,影响不断扩大。1958年,受当时陕西碗碗腔被搬上戏曲舞台的启发,庆阳县派出人员到环县木钵、曲子等地搜集、学习、研究道情,经过大胆尝试和摸索,排演了道情折子戏《杀庙》,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。同时甘肃省也成立了戏校并设立道情班,一些环县道情皮影艺人被选调到省戏校任教。随后,在环县道情皮影艺人和庆阳县秦剧团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,又排演出陇东道情剧《白玉楼挂画》和《当桥》。同年5月,省秦剧团在环县、庆阳演出期间和环县道情皮影艺人共同编排了《吵宫》、《双怕婆》和《二姐娃做梦》等3折道情戏。环县秦剧团聘请艺人许元璋、耿好贤、敬廷玺任教师,并率先排练出《三里湾》、《金碗钗》、《高山流水》等道情小戏。
道情戏是以真人表演故事的舞台剧种,表演动作吸收了皮影表演的侧身造型,如侍卫警戒多用大侧身剪影姿势,特别是啼哭动作更为别致,人物左袖垂射,右手以袖掩面,大侧身晃动腰肢,前俯后摇,抽搐而泣。舞台美术借鉴皮影镂空、彩绘、装饰手法及旦角高髻燕尾头饰等,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。
道情戏音乐属于板腔体式,分“伤音”和“花音”两大类,伤音曲调深沉委婉,适于抒发哀怨的情感;花音曲调活泼跳跃,善于表达喜悦的情感。板式有“弹板”、“慢板”、“飞板”、“二流板”、“紧板”、“喝音散板”、“多句散板”、“清板”等。
道情戏唱腔没有严格的节拍,说唱性很强,节奏自由灵活,无板眼局限。以字求音,以音行腔,具有自然语言的韵律特点。“弹板”是道情戏音乐的主要板式之一,板头、大过门规整、四方,唱腔由多种节拍型混合组成,有特定规律。“弹板簧”舒展、流畅、优美动听,最有特色。
“飞板”唱腔和“弹板”有共同之处,也是由多种节拍型有规律的进行。“簧”简短而有特色。飞板的速度稍快,唱腔更富于说唱、叙事性。
道情戏伴奏乐器,管弦乐有四弦、二胡、琵琶、扬琴、笛子、唢呐等;打击乐有渔鼓、简板、水梆子、大罗、小锣、大擦、铰子、堂鼓、战鼓、板鼓、牙子等。随着艺术的不断创新发展,有时还增加提琴及铜管乐器等。
道情戏的唱腔近似说唱。曲调尾首的拖腔叫做簧,唱时称嘛簧,嘛簧悠长婉转,韵味浓厚,富有地方色彩,它是构成道情戏音乐独特风格的重要成分。道情戏的舞台美术以及服装、道具、头饰等基本上与秦腔剧种相同。
环县道情戏十分重视创作和积累自己的演出剧目。已经积累了一些为群众所欢迎的保留节目,如《皮影情缘》、《老孟家的婚事》、《谢瑶环》、《假婿乘龙》、《审大憨》、《调查》、《我爱我爸》、《王三宝开荒》、《欢喜道情》、《赶会》、《借错衣》、《赶着羊群奔小康》、《国法人情》等。2006年9月,“道情戏”被省政府公布列入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编辑:吴 树权
主办单位:甘肃省庆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庆阳文明网©pg麻将胡了模拟器链接的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 陇icp备18003986 甘公网安备62100202000272 |